我国最常见的成瘾性物质是阿片类药物,包括天然类如鸦片、吗啡、海洛因以及人工合成类如美沙酮、杜冷丁等。
药物成瘾(addiction):是滥用药物的后果,指习惯于摄入某种药物而产生的一种依赖状态,撤去药物后可引起一些特殊的症状即戒断症状。又称药物依赖性。
药物成瘾也需要治疗生活中,许多人都不知道如何防止药物成瘾。能引起依赖性或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及精神药物,国家是严格管制的。一般情况下,按照医生开出的剂量和时间用药,不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如果在服药一段时间后,身体出现某些特定不适,而这些药物又有成瘾性,那就要提高警惕。当发现对药物出现依赖征兆时,应找医生咨询,更换药物(最好是不含致瘾成分的)或停药应对,对药物成瘾必须采取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药物成瘾的诊断
我国最常见的成瘾性物质是阿片类药物,包括天然类如鸦片、吗啡、海洛因以及人工合成类如美沙酮、杜冷丁等。
临床表现
1.戒断症状:吗啡、海洛因在停药后8—12 h开始出现戒断症状,48—72 h达到高峰,持续7—10 d。美沙酮在停药后1—3 d出现戒断症状,持续2周。表现为:血压升高,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立毛肌收缩,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 吐,失眠,肌肉骨骼疼痛,腹痛,食欲差,无力,疲乏,不安,喷嚏,发冷,发热,渴求药物。
2.急性中毒症状:大剂量滥用阿片类药物可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言语不清、昏睡甚至昏迷,针尖样瞳孔(深昏迷时也可能由于缺氧瞳孔扩大)、呼吸抑制、肺水肿、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等。
3.其他症状:人格障碍、情绪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表现为工作学习困难、逃学、不负责任和不履行家庭责任等。
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
1.对阿片类药物有强烈的渴求及强迫性觅药行为。
2.对阿片类药物滥用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
3.减少或停止滥用阿片类药物时出现生理戒断症状。
4.耐受性增加,必须使用较高剂量药物才能获得原来较低剂量的感受。
5.因滥用阿片类药物而逐渐丧失原有的兴趣爱好,并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关系。
6.不预身体损害及社会危害,固执地滥用阿片类药物。在以往12个月内发生或存在3项以上即可诊断为阿片类药物依赖。
三类药物依赖风险高
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的的后果,其严重性不亚于毒品,但常被忽视。专家认为,目前有三类药在临床上公认具有依赖风险,应引起注意。
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等,这类药物除镇痛作用外,还可引起欣快感,常用剂量连续使用1~2周后就可能成瘾。
安眠药。代表有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等苯二氮卓类安眠药,以及部分抗焦虑药。失眠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这类药,引起心理依赖,但一般不会出现生理依赖。
含可待因成分的止咳药。含可待因的止咳药水和复方甘草片引起的药物依赖近年来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天津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宋立刚表示,复方甘草片含阿片粉,可止痛、镇咳,但连续7天以上大量使用,就可能引起依赖,有些人需要2~3个月才能摆脱依赖症状。含可待因的止咳药水多针对中枢性干咳,不建议作为止咳首选药,符合适应症时应严格遵医嘱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类药都是处方药,必须医生开处方,药师调配,不能自行购买使用。
如何戒断“药瘾”:
1.逐步、缓慢地减少服药的剂量。骤然停止原用药物会产生戒断反应,甚至导致严重后果。一般成人在一周内撤完,年老、体弱、成瘾久者为避免断药过程中出现心血管意外或虚脱,宜缓慢撤药,在10--14天撤完。
2.对戒断症状严重者可应用药物替代疗法。即用成瘾性较弱的药物替代已成瘾的药物,然后再逐渐减少、停用成瘾性弱的药物。在选用替代药物时,中药是一个很好的帮手。
3.营养支持疗法。可以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维生素B、维生素C,也可应用促大脑代谢药等,对改善患者营养、减轻戒断症状,也有良好的效果。
4.防止再染。药瘾颇易再染,因此患者要了解药瘾的危害,坚定戒药的决心,家人也应多鼓励患者,增强其戒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