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 我们就一直被割韭菜吗
我们多数人都面临过同样的问题:明明是某平台的老用户了,甚至是交了年费的VIP用户,却令人惊讶地发现,自己买的机票、订的酒店,要比新用户或者非 VIP 用户还更贵。有时候想想 真的很气愤,但又无奈。本人就曾经有过在某程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果断卸载了,再也不用。 但是,换了平台,成了熟客之后,照样重复着在某程的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大数据杀熟,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拥有海量个人信息数据的互联网公司通过算法,精准地针对个人提高售价。一开始,我们还是悄然不知。只是又一次打算与朋友一起出游,大家在一起订票,各自拿出手机在同一个平台上订票才发现的。但是,我们不知道被割了多少次韭菜了。虽说一次几十块钱,或者百几十块钱没感觉出来,但是,时间长了,次数多了,累积起来就不是小数目了。况且,平台掌握了多少个人信息?平台对所有人针对性提价呢?平台一天、一个月、一年,得积累多少不正当的财富呀?可以说,这样的平台,已经将价格欺诈运用到了极致了。
幸好,《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了,且 11 月 1 日就要生效了。其中,第二十四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这是法律上杜绝平台的“大数据杀熟”的规定。作为公民而言,个人有权要求平台作出说明,并有权予以拒绝。
组织、个人的投诉、举报权:
“任何组织、个人有权对违法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向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收到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
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应当公布接受投诉、举报的联系方式。”
平台的赔偿责任:
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
法律途径的解决办法:
如果是众多个人受到平台违法处理个人信息造成侵害的,人民检察院、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和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